一、政策环境
9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以下简称《国家公园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习近平签署第五十三号主席令公布,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公园法》规定,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家公园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国家公园文化,传播国家公园理念;建立协同保护制度,统筹国家公园区域内自然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在确保生态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完善国家公园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可以划定适当区域,设置必要的辅助设施设备,为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活动提供支持。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国家公园访客管理和服务,合理确定访客容量,明确访客行为规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必要的无障碍服务,完善访客安全保障和紧急救助等相关机制。
(2025-09-12 来源:中国人大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修编后的《“三北”工程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导各地区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
《规划》提出,“三北”工程第三阶段共分三期建设。其中,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役。2031~2050年为七期、八期工程,其中,七期工程以全面巩固六期工程治理成果、持续提高关键地区植被盖度为主攻方向,八期工程以提质增效、整体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主攻方向。
《规划》明确,工程建设范围涉及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65个县(市、区、旗)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13个师市,分为东部丘陵平原区、北部风沙区、黄土高原区、西北荒漠区等4个屏障建设一级区和30个二级区。同时,部署了优化生态修复空间、扎实推进系统治理、巩固工程建设成果、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加强支撑能力建设等5方面23项任务。
(2025-09-12 来源:中国政府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宽带林草”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加快提升林区和草原通信网络供给水平,支撑林区和草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通知》指出,要深化重要点位网络覆盖。一方面,深化人口聚居区网络覆盖,持续深化林场(所)驻地、自然保护地管护站点、森林草原防火集中靠前驻防点、20户以上人口聚居区等宽带网络覆盖,加快向5G网络和千兆光网升级。另一方面,深化林草防火点位网络覆盖,探索适宜森林、草原、湿地及自然保护地等场景的宽带接入技术和组网方案,按需拓展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物联网等覆盖范围,加大森林草原防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通知》强调,要加强重点区域网络建设,灵活采用中频和低频5G基站,逐步推进5G网络向森林和草原牧区、林下种植、养殖、产品采集加工等区域延伸覆盖。拓展偏远山区以数字宽带自组网为主的森林防火专网覆盖范围。结合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以及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用网需求和保障条件,合理选择光纤、微波、卫星等传输方式,积极优化移动和固定网络覆盖。
(2025-09-0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近日,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数据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主要部署了四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加大关键技术供给,通过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加快智能产品创新、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聚焦行业共性需求与前沿方向,构建全产业链人工智能产品体系;二是加速创新场景赋能,依托行业场景优势,在组合辅助驾驶、智能铁路、智慧航运等七大领域部署任务,以场景创新和试点示范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拓展应用广度形成整体提升格局;三是加强核心要素保障,通过统筹优化算力供给、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动泛在网络设施建设,强化算力保障、构建交通大数据资源体系、打造高效数据传输网络,提供高速可靠安全的支撑;四是优化产业发展生态,通过提升产业生态孵化能力、完善治理机制、加快人才聚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并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创新环境。
交通运输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协同,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创新工程,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2025-09-26 来源:交通运输部)
5 自然资源部发布《城市地下空间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要求》等9项行业标准
《城市地下空间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要求》等9项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经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现予批准、发布。
标准编号及名称如下:
CH/T 6012-2025 城市地下空间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要求
CH/T 7006-2025 1:250 000 1:500 000 1:1 000 000海底地貌分类和制图图式
CH/T 3037-2025 IMU/GNSS辅助低空高光谱遥感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CH/T 9043-2025 全球地理信息资源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测图生产技术规范
CH/T 9044-2025 全球地理信息资源 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技术规范
CH/Z 9045-202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保密处理基本要求
CH/T 7007-2025 1:5 000 1:10 000 1:25 000海岸带地形图测绘规范
CH/T 3038-2025 光学卫星传感器校正产品质量检验元数据规范
CH/T 3039-2025 海洋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处理规范
(2025-09-01 来源:自然资源部)
1 2025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发布
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2025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入选名单。“实景三维+”助力湖南自然资源全要素市场建设、实景三维赋能泥石流灾害智能防控等60个典型案例入选。
入选的60个典型案例覆盖了支撑自然资源管理、赋能政府决策、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服务百姓美好生活、服务数字文化建设和支撑数字生态文明6种应用场景。与上一年相比,今年征集的案例整体质量明显提升,入选的典型案例分布区域更加广泛、应用场景更加均衡。
近年来,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历经了试点先行探索、局部建设应用、全面部署推进、加快赋能应用四个阶段,取得积极进展。数据资源已成规模,地形级实景三维已覆盖全部陆地国土,正射影像覆盖全国22版,数字高程模型整体优化到优于5米格网,全国基础地理实体数据进一步充实。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覆盖全国30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部件级实景三维数据按需开展生产。应用服务已成体系,形成了涵盖灾害防治、智慧安防、历史文化保护、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在线旅游等22大类、100余种应用场景,彰显了空间地理数据要素价值,积极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08-31 来源:新华网)
9月19日,“2025年度北斗规模化应用技术交流大会”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召开。本次大会由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办,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大地测量与位置服务专业委员会、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承办。来自全省自然资源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230余名代表参会。
大会聚焦北斗区域基准构建、高精度定位、大气水汽监测等前沿技术,特邀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党亚民、中国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克非、武汉大学姚宜斌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吴继忠副教授等专家作专题报告。内容涵盖北斗在智慧交通、精准农业、城市治理、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成果转化路径,展现出北斗技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前景。
(2025-09-23 来源: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开展的2025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评选结果揭晓,宁夏自然资源厅申报的“实景三维数据赋能矿政智慧化监管”项目成功入选“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为推进自然资源治理和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实践范例。
据了解,“实景三维数据赋能矿政智慧化监管”项目依托665个矿山实景三维模型,以三维地形场景为底座,融合矿政管理数据1157套、遥感影像12344幅、视频监控153套,构建了宁夏三维数字化监管体系。“通过运用实景三维数据,我们实现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从静态监测到动态追踪的监管模式升级,显著提升矿山空间信息的精准度与可视化水平。”目前,以实景三维数据为基座建设的矿产资源综合监管系统,为全区有效期内114家露天矿山建立实景三维数据档案,实现数据共享、任务协同,形成多方联动的矿山监管新格局。
(2025-09-24 来源: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9月5日,“重庆低空智能管服平台”正式发布,将打造低空治理“中国方案”新标杆。平台由航天科技集团与重庆市委军民融合办携手打造,历时300余天集中攻关完成,是重庆市建设的省级低空飞行管控平台。
平台以“建、管、服、评、产”“五位一体”为核心架构,集成30项核心功能、22项差异化优势,构建起空中交通管理、全维安全管理与商业运营服务于一体的超聚合智能体。其“两横两纵”系统设计——横向贯通数字重庆底座与效能指标体系,纵向覆盖低空管理与服务全链条,实现了从基础设施到产业生态的闭环管理。
平台依托低空时空大模型与4D精细化管控技术,在永川大安试验场成功实现4平方公里内200架航空器的智能融合飞行,支持百条航路秒级并发规划与四维航迹厘米级精度管控。
(2025-09-08 来源:光明低空研究院)
2025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大会于2025年9月2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大会以“地理之道 智链时空 数演万象”为主题,聚焦时空智能、数据要素、低空经济、可信计算等热点,汇聚院士、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等智慧,以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范式打造为核心,以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为基底,探索地理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探讨“地理信息+”应用场景,展示地理信息技术在“时空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赋能千行百业。大会设置地理信息技术、时空智能、数据要素、遥感、自主可信计算、低空经济等20场平行论坛,聚焦热点共同探讨技术创新给行业带来的改变。
“2025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大会”为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用户、专家学者、企业精英、教育及科研工作者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大会的成功举办将推动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的持续创新,助力地理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促进地理信息技术成功应用经验的交流,提升国产GIS软件的自主创新水平。
(2025-09-26 来源: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三、天测信息
近日,公司承担的“天津市古树名木体检服务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市规划资源局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管理处组织园林、林业、财务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组,对项目成果进行全面评审,对该项目在持续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予以肯定。
作为天津市首次大规模古树名木系统性体检项目,该项目涵盖全市13个区203株古树名木,测绘七院项目团队采用“实地勘察+仪器监测+历史资料溯源”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测树因子测量、生长环境评估、病虫害检测、树体健康状况分级等多项指标的调查体检,形成了每株古树的“健康体检报告”和“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切实保护好古树名木资源。通过制作宣传册和宣传视频,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知度,促进古树名木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发展。
近日,公司举办第31期“瞭望论坛”技术交流会暨Mesh三维模型修饰技术培训。通过系统化教学,提升作业人员三维场景修饰和数据处理的技术水平,促进高质量完成天津市实景三维建设工作。
此次培训以“智能计算助力实景三维建设”为主题,将软件功能和实践应用作为重点,针对 Mesh 三维模型修饰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展开深度教学。“理论讲解 + 软件实操 + 案例复盘”教学模式,不仅让参训员工全面掌握了Mesh 三维模型核心修饰技巧,为后续高质量完成复杂模型修饰工作、提升项目交付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不断提升公司新型基础测绘生产作业能力。